检测台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检测台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资讯】桂浩明执行退市制度当用铁腕

发布时间:2020-10-17 01:10:01 阅读: 来源:检测台厂家

桂浩明:执行退市制度当用铁腕

在重启新股发行之际,管理层还强调有关严格执行现行退市制度的问题。有生有死,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如果只有新股发行而没有不符合条件的老股退市,这个市场的生命力一定是大打折扣的。

一直有人质疑A股市场只有“生”没有“死”,20多年来几乎没有几家公司退市,并且认为是制度设计存在问题。其实这里存在某些误解,在沪深股市初创时,两地的交易所就分别设计了退市制度。像深市第一批上市的“老五股”中,代码为000003的深金田就已经退市。现在,沪深两市的退市公司共有近80家,在“老三板”市场上俨然组成了一个不小的退市板块。不过,相对于两市20多年的运行时间和已经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规模,退市公司的数量的确太少。这显然不是上市公司质量普遍比较高,鲜有触及退市红线的缘故,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在沪深股市运行之初,由于缺乏经验,有关退市的制度安排与上市规则等一样,主要是参考中国香港股市的相关制度。后来陆续增加一些符合内地的内容,但就其基本原则来说,还是与国际规则基本接轨。前年推出的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在很多方面的要求甚至要高于海外成熟市场。这也就是说,如果仅仅就制度本身而言,并不存在沪深股市的退市标准过于宽松,以至庇护了那些本该退市公司的状况。这里的问题在于,虽然有制度,但执行很不严格。很多在理论上应该退市的公司,通过形形色色的“保壳”操作,得以保存下来。资产重组也就成为那些公司得以继续留在沪深股市的重要途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根源在于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本地有几家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率达到多少是构成其政绩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要推出一家公司上市也不容易,所以在通常情况下都会竭尽全力避免公司在上市后被退市。如果公司出现亏损,就千方百计动用财政补贴予以支持,如果公司主业不行,就想方设法进行资产置换。另外,也因为公司上市不容易,有些公司就会考虑通过重组上市公司的方式实行买壳或者借壳上市,由此所引发的资产重组也就成为拯救上市公司“壳资源”并对其加以深入利用的重要手段。当然,二级市场对此也是很欢迎的,因为资产重组成功意味着公司起死回生,期间其股票价值将面临重新估值,存在极大操作空间。于是,政府、公司和投资人在避免退市问题上能够达到高度一致,这也使得各种操作手段有了用武之地,有退市风险的公司成为市场追逐的目标,结果真正被退市的公司自然少之又少。

不能说市场上这些“保壳”行为都不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推动了资产的优化组合。但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它并非是公司在主业发展中的自然选择,具有较多的行政与人为干预的色彩,因此本身难以保证是充分市场化的,同时公司在此类运作中,也往往会遇到寻租行为,很容易滋生腐败,也是各种违规行为的高发地,还有由此在市场上产生的“乌鸡变凤凰”的效应,客观上助长了投机以及对绩差公司的盲目追捧,不利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树立。应该承认,那种以避免上市公司退市为目的的“保壳”行为,本质上是利大于弊的。也因为这样,现在需要正本清源,强化退市制度。

前面提到,就上市公司退市而言,现在缺的不是制度,而是严格的执行。如果有关部门能够改变政绩观,正确对待公司退市问题,而管理层又是像查处内幕交易一样拿出铁腕来抓退市,对于那些已经符合退市标准的企业坚决予以退市处理,不再允许超越合理期限的长时间停牌重组,拒绝存在违规行为的资产注入等等,与此同时也为退市公司安排好股权交易的通道,对相关投资者作出必要的预警。那么就可以有效地控制退市所带来的市场震荡,发挥退市制度在督促上市公司搞好经营以及威慑绩差股炒作方面的积极作用,也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alevel冲刺班

英国alevel留学

IGC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