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台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检测台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外媒中国关键十年最该做的五件事

发布时间:2021-01-25 10:23:39 阅读: 来源:检测台厂家

外媒:中国关键十年最该做的五件事

郎咸平撰文: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属于中国的改革年代,中国政府在经济方面应该干什么?

无论是疾风骤雨般的打击腐败,还是以“新型城镇化”取代“四万亿投资”撬动中国经济,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属于中国的改革年代。  面对困境中的改革号角,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秉承的审慎态度,我提出了“新政”能否改变中国的全新研究课题。

从2012年十八大之后新一届政府上台,中国开始了新的政治经济周期,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布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改革,以及随后陆续出台的政策规定,我们可以看到从理念到政策层面出现的积极变化,我将这两年内出现的变化统称为“新政”。  1、“新政”开始改变中国  从新城镇化、反腐败、上海自贸区等,都可以看到“新政”的影子。那么,“新政”能否改变中国?对此,我持乐观态度。  以经济改革为例。《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体现这些理念的政策之一就是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由它取代2008年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主要发力方向。在官方的解读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我对新一任政府履新以来的施政纲领以及具体的改革措施,到目前来看持谨慎乐观态度。“五位一体”的改革布局,和我一直强调的“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政府的归政府”、“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这些核心理念不谋而合。而且,2014年2月初,国务院决定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从清单的内容来看,我觉得实质性的东西还是太少,进展的还是太慢。  我非常赞同李克强总理在刚结束的2014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的,简政放权的改革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废除那些不必要的,却又涉及政府部门巨额利益的审批事宜,并尽快公布行政审批清单,将简政放权进行到底。因此,“新政”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中国,说到底还是取决于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2、改革关键十年,政府应该干什么?  政府除了尽快与市场“换手”之外,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必须改变这些年来在市场监管上的不作为,保护知识产权、反垄断以及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质量。具体包括:  (1)不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成为一句口号。首先,政府不能越过市场的边界,而应在食品安全、教育公平、城乡二元、收入分配、医疗、养老、就业辅导、环境治理、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等方面提供基本的保障和公平的服务。其次,从政策层面,打破国企垄断,逐步放开行业准入门槛,让“黑名单”制度取代“白名单”制度;给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同等的地位,在完全开放的市场里让二者公平、充分地竞争,杜绝一边产能过剩、一边无米下炊的现象。  (2)我们的政府还要继续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权,同时加强对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国企的监督,彻底杜绝权力寻租、腐败的空间;改变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以GDP为纲的错误标准,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取而代之。  (3)不要把新型城镇化搞成又一轮建设“大跃进”,它的核心是让已进城农民工拥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在改造现有农村的时候因地制宜,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建设,同时在养老、医疗等领域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同等待遇。说得直白一些,如果能让已经进城的民工拥有真正的市民身份,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就等于完成了60%以上。  (4)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众多危机,比如企业债券、理财产品违约,地方政府违约,“影子银行”等,大力防范通货膨胀问题;以上海自贸区为试点,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同时还要对“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以及规模小但提供市场化服务的城商行给予和现有金融体系同样的地位,让各种主体在市场上公平竞争,让老百姓获得更多、更实惠的金融服务。  (5)重振我们的制造业。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不仅能够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力,而且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保障。但必须注意的是,政府只是营造良好公平的营商环境即可,而不是越俎代庖替市场决定谁应该得到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

中国经济“新常态”轮廓已很清晰  6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和央行口径外汇占款首次出现负增长,给市场发出了央行正在退出外汇市场的常态干预的信号。市场普遍估计,正致力于在货币政策上主动有为的央行,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或将以定向宽松货币政策把稳增长和调结构进行到底。  刚发布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勾勒出一幅经济“新常态”的轮廓。今年上半年,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长较快,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市场利率回落,汇率弹性增强。其中,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4.7%。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0%,比年初增加5.74万亿元,同比多增6590亿元。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0.5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146亿元。这表明,央行通过两次定向降准、PSL定向支持棚户区改造,上半年已往市场注入不少新增货币。  信贷的快速增长,显然与中央政府的稳增长政策不无关系。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现实,决策层综合施策,采取“扩投资、稳外贸、强农业、推改革”的政策组合拳,保障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其中,棚户区改造、铁路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金融服务三农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领域,成为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微刺激”的政策效力使经济在二季度企稳态势延续到了7月。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8月1日联合公布中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标——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创下了今年以来PMI指数的最大升幅,且连续5个月回升。这表明当前经济在进一步活跃,内外需求持续改善,企业经营形势向好,经济增速回升态势初步形成。  以笔者之见,小企业PMI强劲回升至50.1,为2012年4月以来首次回升至临界点以上,是一个亮点,表明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初显成效,制造业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好转。这也与更加侧重中小企业的汇丰中国7月制造业PMI表现一致:汇丰PMI初值7月升至52%,较6月终值回升1.3个百分点,修正后终值为51.7%,连续两个月回升至枯荣线以上。  以上各项数据预示着经济稳增长在进入下半年后同样可期,但挑战依然不小。正如央行报告所言,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以及调整和改革所激发的活力相交织,传统增长引擎减弱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并存,增长、就业、物价、环境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匹配关系正在变化,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和新常态。在各方面积极因素和宏观政策环境的支持下,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但同时要看到,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全社会债务水平上升较快,资源环境约束凸显,结构调整和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因此,稳增长和促改革依然是下半年的主基调。  对下半年稳增长构成较大威胁的,首先是当前国际经济的复杂形势。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增长普遍疲软甚至下滑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受到较大影响,而一些具有劳动力优势的国家又在低端市场上形成对中国产品的替代,外贸形势较为严峻;其次,一些产业过剩产能的化解仍需时日,在地方债务压力下,地方的投资也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远不如从前。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掣肘之下,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有不小的难度,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为此,市场普遍预期,下半年货币政策仍然会维持较为宽松的态势。最新的货币市场状况印证了这一判断。7月30日,基准货币市场利率连续第5天走低,连跌时间为近三个月来最长,市场揣测央行为支持经济增长将确保充足的资金供应。更重要的是,今年6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较5月末减少了882亿元人民币)和央行口径外汇占款(较5月末大幅减少867.63亿元)都首次出现负增长,这给市场发出了央行正在退出外汇市场的常态干预的信号,要将货币政策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央行正致力于在货币政策上主动有为,利用定向宽松货币政策将稳增长和调结构进行到底。  所谓促改革,可以理解为在中央判断经济增长没有大问题的前提下,改革被放到了比经济发展更迫切的位置上。回过头看,在上半年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之所以经济能保持平稳运行,新增就业超过去年同期,简政放权及相关改革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例,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168万户,同比增长57%。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58万户,从业人员达1009万人,同比增长43%。可以说,简政放权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直接推动了新注册企业“井喷式”的增长。  市场化仍是下半年改革的重点,政府审批、财政金融都会受到不小的改革压力,其中,金融部门在资源配置方面,可能会面临来自全社会的批评和压力。以小微企业融资难为例,国务院已多次出台相关措施以求缓解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然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并未根本缓解。来自部门的束缚,在市场发展环境方面抑制很大。这迫切要求政策上进一步放开,减少对市场的束缚,让有能力的企业放手一搏。  新一轮改革措施要落到实处,还需破除中央部门的“梗阻”。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者缺一不可。在简政放权之后,监管一定要跟上。要通过严格监管,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也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既强调“要增大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又明确要求“放管结合,加强市场监管”的原因。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

哈继铭:中国经济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结构转型的旅程,政府和市场都已经意识到变革的迫切性,中国正在从一个投资导向型大国转向消费导向型大国,在转型过程当中会有什么样的机会和挑战?各地纷纷采取松绑限购政策,能否促进楼市回暖?城镇又化能否化解房产走弱?本期《财富观察》我们邀请到了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与哈继铭一起探讨当前经济中的热点话题。  东方财富网:您怎么看待当前中国经济,您认为会存在哪些挑战和机遇?  哈继铭:人口红利在将来将会消失,我们就需要改革红利,我们对于改革红利的需求比以往都要更加迫切。中国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我觉得有一些的挑战是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投资在GDP中占比过高。我们的投资占到GDP的比率大概是48%左右,这一比率是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如何去解决将是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第二个挑战就是快速增长的债务,整体的债务包括企业、政府,还有个人的房贷,在08年占到150%,现在占到GDP的229%,债务迅速增长,特别是利率比较低比较理想的时候债务也是快速增长,比如中国GDP的增长在过去几年依然保持在10%左右,实际的利率是0%,在经济比较好的年份,像PPI也是在增长,大概5%-6%的情况。所以大家都觉得我应该借钱,借贷的增长非常快,他们没有看到还有现在这两个变量发生这样的变化,比如现在的利率是更高了PPI是负的,所以实际的利率是8%,GDP的增长小于8%,所以对于我们的债务偿还也会带来很大压力。

天津衬衫定制价格

广告衫定做

河北广告衫定制价格

北京广告衫定制价格